汉末三国的狂士很多,其中祢衡可能是最狂的一个,以至于《三国演义》中专门有一章叫“祢衡祼体骂曹操”。和很多其他被魔改过的汉末三国人物不同,《三国演义》中的祢衡可以说和正史上的完全相同,《世说新语 言语第二 八》就记载了祢衡的一则故事:
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。正月半试鼓,衡扬桴为《渔阳掺挝》,渊渊有金石声,四坐为之改容。孔融曰:“祢衡罪同胥靡,不能发明王之梦。”魏武惭而赦之。祢衡击鼓(AI绘图)
祢衡被魏武帝曹操罚做击鼓的小吏。在正月十五这天,因举办宴会要试鼓,祢衡舞起鼓槌奏了《渔阳掺挝》曲,鼓声深沉,有钟磬的金石之声,满座宾客都为之动容。孔融说:“祢衡跟傅说犯的罪是一样的,只是不能引出您英明魏王的求贤之梦。”曹操觉得很惭愧,就放了祢衡。
以上这段翻译中,最难理解的是“祢衡罪同胥(xū)靡”。“胥靡”的意思是服劳役的奴隶,在这里则专指傅说这个人。傅说据说是天下傅姓的始祖。传说商高宗武丁梦到天赐贤人,便派人寻访,在傅岩找到服劳役从事版筑的奴隶傅说(即中学课文中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中的“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”),用为大臣,辅佐治理国家,使商朝得以中兴。
展开剩余84%这句话其实是孔融在讽刺曹操,不能原谅祢衡的小过而任用贤才,因此做不了贤明的君王。曹操到底是不是惭愧不好说,不过后来孔融和祢衡的结局可是都不太妙。
祢衡,字正平,三国时平原郡般县(治今山东乐陵市盘城孟村)人,生于灵帝熹平二年(173年)。史书记载他的性格是“少有才辩,而尚气刚傲,好矫时慢物”。由于没有记载他的家世,也没有记录他很孝顺所以有可能被举为孝廉的事迹,所以大概率是个普通人。请注意,这很可能是他后来狂傲的行为异于常人的根源。
位于武汉市汉阳龟山南麓园丁园西侧的祢衡衣冠冢
汉献帝兴平年间,祢衡在荆州避难,到了建安初期,他来到许都来游学。年轻的祢衡就和现在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一样,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都没有。他身上藏着一块名刺,因为一直没有地方去,以致上面的字都漫漶不清了。有人问祢衡说:“为什么不去投奔陈长文(陈群)、司马伯达(司马朗)?”祢衡回答说:“你想让我结交宰牲卖酒的人吗!”那人又问“荀文若(荀彧)、赵稚长(赵融)云何?”祢衡回答说:“荀彧可以让他借着俊美的面容去吊丧,赵融可以让他去管理厨房、安排宴席。
以上这些人,都是为曹操效力的,祢衡视曹操为“汉贼”,自然不愿意和他们来往。祢衡看得上的,只有孔融和杨修二人,这仨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就是后来都被曹操给砍了。
祢衡弱冠时,孔融已经四十,但两人还是结交为朋友。孔融非常喜欢他的才能,上疏向汉献帝推荐祢衡,后来也推荐到曹操那里。曹老板他爱才,即使是身为寒士的祢衡也想招来见一见。但祢衡一向看不起曹操,就自称有精神病,不肯前往,而且对曹操还多有狂言。
曹操虽对祢衡怀恨,但因为他的才气和名声,又不想杀他。曹操听说祢衡擅长击鼓,就任命他为鼓史,然后就有了《世说新语》里的这番记载。
京剧《击鼓骂曹》中的祢衡形象
即使是小小的鼓史,也有一套专门的衣服,然而祢衡穿着旧衣服就来了。他演奏完《渔阳掺挝》后,就穿着这身旧衣,蹑趿着小步,唱着苍凉悲壮的歌曲就来到了曹操身前。很多人可能不明白边走边唱是个什么造型,其实孔子讲究的“礼乐教化”就是包含歌曲和舞蹈,隋唐时期臣子见到皇帝还要行“蹈舞礼”,当时上下级的关系可不像“清宫剧”里那样古板严肃。
曹操身前下吏呵斥他说:“你这鼓史为何不换衣服,就胆敢轻率进见吗?”祢衡说:“好。”于是就在曹操面前先脱掉衵衣,接着脱掉剩下的衣服,赤身裸体站在那里,然后又慢慢穿上击鼓的衣服,再又击鼓掺挝,之后离开,脸色一点都不惭愧。
《三国杀》中的祢衡
《后汉书》写曹操大笑,对四周座上的人说:“本想羞辱祢衡,没想祢衡反而羞辱了我。”这样的描写完全比不上《三国演义》这段祢衡怒骂曹老板的名场面:
操叱曰:“庙堂之中,何太无礼?”衡曰:“欺君罔上,以此无礼。吾露父母之形,以显贞洁之人。操曰:汝为清洁之人,何人污浊?衡曰:汝不识贤愚,是眼浊也。不读诗书,是口浊也;不纳忠言,是耳浊也;不通古今,是身浊也。不容诸侯,是腹浊也;常怀篡逆,是心浊也。吾乃天下文名士,用为鼓吏,是犹阳货害仲尼,臧仓毁孟子耳。欲成王霸之业,而加五轻人,真匹夫也。”孔融就劝祢衡收敛一点,祢衡答应了他。结果到了十月初,孔融再次拜见曹操,说祢衡得有狂病,如今祢衡请求亲自来谢罪。曹操大喜,命令守门的有客人来就通报,且等待祢衡很晚。祢衡却穿着普通单衣、缠着普通头巾,手里拿着三尺长的大杖,坐在曹操大营门口,用大杖捶着地大骂曹操及其先祖,无所不至。
电子游戏《三国志11》中的祢衡本为隐藏人物
魏晋时期,名士们都崇尚率直任诞的作风,说白了就是做事没什么章法,在不违背基本法度的前提下,越能表达夸张的做派越受到推崇,就像现在的“网红”一样。而如前所述,祢衡的家世可能十分平常,这就越要求他得做出更出格的事情来博出位,这或许是祢衡表现癫狂的根本原因。
应该说曹操已经仁至义尽了,祢衡却来这一出,这搁谁身上能不生气?但曹操还是大气,他立刻命外厩备好精马三匹,并准备两个人,打算送走祢衡。曹操对孔融说:“祢衡这小子,怎敢如此!我杀他就像杀死鸟雀、老鼠罢了。但这个人一向有虚名,为远近之人所闻。今日我杀了他,众人都会说我不能容人,现在把他送给刘表,看看会怎么样?”
刘表开始是很敬重祢衡的,甚至到了文章和纪要,没有祢衡的过目就没法定下来的地步。但祢衡很快还是老毛病又犯了,越发地侮辱、轻慢刘表,刘表受不了他,就把祢衡又送给江夏太守黄祖。
祢衡到了江夏后,所展现出来的才华让黄祖和他儿子黄射都很折服。黄射一次宴请宾客,有人送给他一只鹦鹉,黄射举着酒杯对祢衡说:“祢处士,今日没什么能让宾客欢乐,我认为此鸟从远方而至,明彗聪善,羽族之可贵,希望先生就为它作一篇赋,以此来使嘉宾高兴高兴,不是很好吗?”祢衡提笔就写《鹦鹉赋》,以笼中鹦鹉作比,抒写才智之士生于乱世的愤闷心情。此文是文辞优美,而祢衡写时也一气呵成,没有任何改动。
建安三年(198年)某日,黄祖在船上大宴宾客,祢衡举止怪异,出言不逊,黄祖觉得难堪而呵斥他,祢衡瞪着他骂道:“死老头说什么话!”黄祖大怒,令卒役把他拉出去,准备施以笞刑。祢衡又大骂不止,黄祖气得叫人绞杀他。
当时黄射听到消息之后,鞋都没穿冲过来相救,可惜来不及。他哭着说:“此人有异才,曹操和刘表都不杀他,大人为何杀他?”黄祖说:“此人骂你的父亲是死老头,如何不杀他?”。尔后黄祖对杀祢衡一事感到后悔,便将其加以厚葬。被杀之时,年止二十六岁。
现代人对于祢衡的评论,往往是两极分化。一种论调是祢衡恃才狂傲,见人就喷,实在是一个人见人厌的大喷子;另一种论调认为祢衡忠于汉室,不愿与曹操同流合污,是保持内心纯粹的忠义之士。
对于后一种说法,老猫认为,如果祢衡是死在曹操手上,那姑且可以称赞他的刚烈。然而祢衡不仅得罪曹操,还得罪了刘表和黄祖,甚至黄祖手下的主簿都看祢衡不顺眼,黄祖刚下令就立刻杀了祢衡。可见这个“三国第一喷子”是多么的讨人嫌,他到底是为大汉而死,而是为了自己狂傲的性格而死,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有定论。
电子游戏《三国志14》中的黄祖立绘
值得注意的是,祢衡的发迹毫无征兆,这样一个素人突然被孔融所发掘,然后推荐到曹操那里,而祢衡又恰好和孔融一样对曹操不爽,不同之处在于祢衡表现的更为癫狂。然后祢衡又被送到了刘表那里,而《后汉书》曾记载孔融向朝廷上疏,希望对刘表僭越一事从轻处理,明显是在包庇刘表。
把这些事情联系起来,或许有这样一种可能:祢衡就是孔融发掘出来,专门送到曹操跟前恶心曹操的,后来又送到刘表那里,也是孔融想保他。只是祢衡这个人实在是狂傲的没谱,迷失在了魏晋时期普遍的“不疯魔不成活”的风气中,最终把命都丢掉了。
发布于:广东省蚂蚁配资-配资公司app-实盘配资炒股-股票配资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